时间: 2024-11-06 20:56:58 | 作者: 产品展示
由成都轨道集团建设、中铁城投总承包、中铁北京工程局承建的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站,主体全长533米,标准段宽度20.9米、基坑深26.7米,为地下三层设计,共设置11个出入口、5个安全出口及3组风亭。
站施工段位于武侯区的交通密集区域,周边分布着、锦里等众多景点以及一二环路等城市主干道,地下管网复杂、建筑物密集,施工场地极为有限。建设者们通过“蚂蚁搬家”的施工策略,克服重重困难,推进工程进度。2023年5月,车站提前66天实现盾构全线天实现整体的结构封顶,随后全面转入附属结构施工阶段。
在围挡设置中,建设团队以“退无可退”的决心,紧贴基坑挡土墙设置围挡,尽可能地缩小施工范围,将困难留给自己、便利带给市民。
在打围过程中,建设团队采用“盖挖、半盖挖顺做法”进行实施工程,以“围一点、干一点、恢复一点”的动态打围措施,以“蚂蚁搬家”的坚韧,一点点地在最小施工范围内完成土建施工,确保基坑挖到哪里就打围到哪里,最大限度缩减打围面积。四年间,52次的大小路口换边与642次的围挡拆装,是建设者们对城市生活细腻地体察与尊重,是对每一个通行者耐心地倾听与理解。
在退围还道阶段,建设团队以“分块退围、分区域恢复道路”的精心布局,与各相关单位的紧密协作,保障市民通行的顺畅。
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“我们在退围期间投入超过60名实施工程人员,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快速拆除了覆盖横街至通祠路约400米路段的围挡,让城市功能得以迅速恢复。”
目前正值暑假旅游高峰期,围挡的拆除如同夏日的清风,为锦里及景区周边注入一丝畅快与活力。
大街汉室博物酒店的胡女士表示,“围挡的快速拆除对商业经营带来了非消极作用,期待地铁的开通逐步提升周边区域的商业经济价值,吸引更多人流和商流。”当地居民李女士对退围还道工程的完成给予了理解和支持,“地铁线路的完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,虽然施工期间带来了一定的不便,但相信未来会更便利。”
自2020年5月破土动工以来,成都轨道集团与实施工程单位紧密合作,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,通过科学规划与精细管理,全力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。
项目启动前,建设团队前瞻规划、深入考量大街周边景区、旅游商业、学校、居民区等特殊环境,对车站与道路设计来优化升级,确保车站设置11个出入口与5个安全出口,全面满足各类人群的出行需求。
在施工过程中,面对220千伏高压大断面电力隧道纵穿车站的挑战,建设团队在不迁改管线千伏电力隧道原位悬吊保护的创新措施,这一举措在成都地铁建设中尚属首次。此外,不断探索创新,已获得13项国家专利及3项省部级以上工法认证,包括《一种施工降水井水位观测装置》《一种提高盾构法隧道成型管片质量的连接装置》等创新成果,明显提升了实施工程质量和效率,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在环境保护和社区和谐方面,建设团队采取了多项措施。10号线三期项目负责的人介绍,“我们在围挡上设置固定喷淋、高空喷淋、雾炮机、裸土覆盖密目网,在基坑上设置防尘天幕等措施,有效控制扬尘;在临近居民区设置隔音屏障、夜间使用低噪音设备,并定期监督噪音分贝,积极与社区和居民保持良好沟通,及时通报施工情况,最大限度减少对旁边的环境的影响。”
目前,站建设进度正按计划稳步进行,车站整体的结构已封顶,附属结构完成80%,正进行内部装修和设施安装阶段,不久将为市民提供安全、便捷、高效的出行服务,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双提升。
为加速推动景区旅游经济圈的繁荣发展,成都轨道集团以高标准、高质量推动轨道与城市深层次地融合,整合地铁空间资源,强化城市文化特色,助力“三城三都”品牌建设,满足市民多元化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。
作为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的重点艺术站,站精心规划,整合文化资源、突出特色空间营造,站内打造了一个长达200米的无柱式景观段,巧妙地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三国文化IP相结合,展现四川成都的历史底蕴和现代风貌。
“站内装饰融入了诸葛亮、蜀汉英雄事迹等天府文化的场景元素和故事,设置了观光平台,乘客在享受方便快捷出行的同时,也能沉浸式感受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。”10号线三期项目负责人表示。
从地下到地面,地铁站串联一条条穿梭不息的“交通脉搏”,刷新市民出行“幸福指数”,助力城市活力涌动。在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下,不久的将来,一座集现代化与特色文化于一体的地铁站将出现在市民的期待中,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与魅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